发布时间:2023-05-15
近期,四川省第16届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活动在遂宁顺利召开。活动以“提升与创新: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幼儿园行动”为主题,围绕新时代学前教育的新特征、新要求、新挑战,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研讨。来自全省的500余名幼儿园园长、教师代表参加活动,共研改革策略,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迎接第十二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。
教育部“双名计划”何云竹名园长工作室领衔人、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园长何云竹受邀参加本次研讨活动,与省内外专家开展圆桌论坛交流,并担任教师论坛指导专家。
圆桌论坛对幼儿园改革发展中“提升与创新”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讨论。何云竹园长在对“提升与创新”的理解中谈到,要解读好国家政策走向,敢于走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“深水区”,通过守好底线、做到科学、抱团发展,实现质量提升。“作为幼儿园的领头人,园长如何应对挑战?”何云竹园长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出了答案:活化思维、依靠团队,建议园长老师不仅要以专业的精神理解儿童,还要用大梦想、大格局、大智慧,去构建一个合作、发展的共同体。
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主任、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缴润凯,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《幼儿教育导读》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熊志刚,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副系主任苏雪云,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王涛,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、正高级教师刘敏,遂宁市河东实验幼儿园园长尹艳等省内外专家共同参与研讨,论坛由《教育科学论坛》编辑部主编崔勇主持。
教师论坛围绕”生活化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“进行案例展示。12位来自四川省各市(州)的幼儿园教师代表,从活动故事、课程建构、个案研究等方面,用丰富、鲜活的案例呈现了以活动推升教育质量所做的努力。何云竹园长在点评中指出,案例体现出四个特点:一是文化引领,涵养品德;二是儿童为本,尊重差异;三是生活为基,科学观察;四是关系为媒,有效互动。12个案例各有侧重,但都体现了儿童主体、寓教育于生活、游戏精神、科学观察、师幼互动、文化引领、课程建构、教师专业发展等关键性元素,抓住教育过程的“生活化”与“有效性”,真切回应了“倾听儿童,相伴成长”的期许。
作为教育部”双名计划“培养对象、教育部“双名计划”何云竹名园长工作室领衔人,何云竹园长将基于四川省首批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经验成效,继续变革思维,创新方法,以更加科学、更高标准、更高水平为目标,建好教育部“双名计划”工作室,聚众之力,在更高的平台上,助力全省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,共同走向高质量发展。
长按二维码,关注教育部“双名计划”何云竹工作室官方公众号!
教育部“双名计划”何云竹工作室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