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2-10-28
活动起源:
本班级在小班时持续开展了一年的“花幼小主播”活动,累计播报140余次,在一次次播报的过程中,孩子们不断积累表达、倾听、共享的经验,渐渐地我们发现:孩子们会对感兴趣的播报内容持续关注,壮壮小朋友带来的《西游记》故事,就引发了全班小朋友的兴趣,升中班后,老师们围绕“西游文化”创设了班级主题,孩子们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?我们一起去看看吧。
一群“西游迷”
初识西游
开学时老师在表演区投放了各种各样西游人物的服装、道具,孩子们走进教室就会迫不及待地拿起金箍棒比比划划,带上孙悟空的面具蹦蹦跳跳,就连走路时也会忍不住哼唱主题曲.......孩子们对《西游记》的人物形象、经典歌曲、故事情节等话题越来越关注。
走进西游
在环境的浸润下孩子们主动关注参与西游的活动,阅读西游绘本、观看西游动画、欣赏西游京剧......他们在一次次观看讨论中了解故事情节;孩子们讲述西游故事、创作西游人偶、制作西游故事盒......他们在一次次体验中感知西游文化。
教师旁白:
从一个孩子喜欢《西游记》到三五成群讨论,再到全班孩子的集体关注,孩子们在同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,调适自己对西游故事的认知,在集体的感染与熏陶下,逐渐同化对西游文化的兴趣与爱好。
一群小演员
随着班级“西游”热潮的到来,孩子们并不满足讲故事、听故事,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拿着金箍棒追打“妖精”,学着唐僧念紧箍咒,变身小妖精住进山洞......孩子们对于西游表演的愿望愈发强烈,于是他们开始了第一次表演。
孩子们模仿着孙悟空、唐僧、小妖精们的经典台词和动作,争先恐后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,教室中间他们嬉笑成一团,觉得有趣极了,台下的小观众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,看得津津有味。
表演结束后孩子们也进行了小结,发现了孙悟空太多、不会表演动作、舞台上很混乱等方面的问题,并开始寻求解决方法:
讨论结束后,孩子们按照结果开始了不断的调整,分配角色、搭建舞台、做好道具......他们正在为下一次的演出做充分的准备。
教师旁白:
孩子们在第一次表演《西游记》之后,收获的不仅是观众认可后的积极情感体验,还是完成心愿的自我满足,在外部与自我强化的力量下,孩子们愿意主动思考并尝试解决表演中遇到的问题。
一群“小戏精”
第一次的问题解决以后,孩子们马上投入第二次演出的准备中,这一次他们想要邀请更多的人来观看,绘制海报、外出宣传、搭建场地......每一天都忙的不亦乐乎。
表演活动如期而至,可观众席却只来了零星的几个小朋友,细细一问,才发现宣传时忘记了说时间和地点,小插曲也难不倒孩子们,他们马上出去找小伙伴,1个、2个、3个......观众席终于坐满了,表演也正式开始啦!
教师旁白:
孩子们在筹备、完成《西游记》表演活动的真实体验中,深化了对故事情节、人物形象等西游文化的认知,体验了合作游戏、角色表演的快乐,养成了善于思考、乐于合作、敢于表达的品质。
一段故事 一个角色
一个舞台 一场演出
花幼娃与经典重逢
理解西游故事
感知西游文化
传承西游精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