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1-03-16
读书促提升,携手共成长
《走向高品质学校》
线上读书交流会
有一种空间,让心灵纯净;
有一种境界,叫会话自己;
有一种幸福,是蜕变生长。
阅读如此神奇,如此美妙!
四川省何云竹名园长鼎兴工作室李岽研修团队,在李岽园长“坚持阅读,成就自我,做幸福人!”的号召下,开启了《走向高品质学校》阅读之旅,并开展了线上读书交流会。
对于《走向高品质学校》这本书,每位成员沉醉于斯,乐此不疲。在读书交流会上,各话良言。特别是书中明确的文化旁落、课程淡化、师能不精、科研空场、园所泛化、家长缺位、幼儿失真七个突出问题,青年成员们更是各抒胸臆,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走高品质办园之路。
李岽(工作室成员):我对高品质三个字有了新的解读:高——志存高远,脚踏实地。品——严抓师德,且行且省。质——术业专攻,以爱育爱。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,也是一个走向幼儿心灵,发挥教师潜能,推动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。高品质的愿景在每一个幼儿园的发展当中都铺开,我们着眼于儿童的天性发展,立足于实践的基本追求,渴望将幼儿教育推向更高的巅峰。
蒋红玲(青年成员):如果说把园所课程比作一颗树,园长负责稳定根基,教师不断在树枝上分叉、延伸,孩子们就是树上结出的花骨朵。微风、阳光、雨水,还有蝴蝶、蜜蜂、小鸟,这些都是幼儿游戏创意的来源,让他们灵感乍现,开出的好看的花、结出香甜的果。
吴蕊(青年成员):在教育中,孩子需要创造,我们老师也是需要创造的,但这个创造性,不是为了创造而创造,而是为了孩子而创造,创造的关键并不在于创造人本身,而在于创造人能否忘我地去发现孩子,并准确地判断出孩子的发展需要。“走向高品质教育”,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,我们在努力前行。
董晓霞(青年成员):回归儿童的天性,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;回归教育的本质,尊重儿童自然的成长;回归艺术的本真,探索自然、有趣、创新的艺术游戏,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,搭建幼儿园发展的摇篮。
王盟(青年成员):一个集体的优秀更多的体现一种思想的杰出与卓越。在办高品质一流幼儿园的理念下回归对教育本质的追问,我们努力挖掘生活教育根“源”,让教育源自生活,回归自然,找寻孩子生活乐“源”,让幼儿源于兴趣,乐品生活。立足园情站在儿童的视角,将“环境与教育并重”为孩子准备最适合其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。让孩子做幼儿园真正的主人。我们也在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园品牌,以特色彰显品质。
陈艳玫(青年成员):书中的所有经验和案例都来自一线教学实践,其中既有名园的传承与创新,也有薄弱园的转型与突破,既有集团园的整体思考,又有新建园的特色建设。在书中,可以找到幼儿园高品质发展的理论依据、实践措施、发展样态与评价量标,也可以找到不同区域、不同经济条件、不同规模幼儿园高品质建设的参照模式,为我园的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据。
谢箐(青年成员):书中的典型案例让我对课程的构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: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融合在一起,使课程的开展过程就是幼儿生活活的过程;课程应该既能够符合大部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性,又能够让不同个性的幼儿都能够成功,将共性与个性融为体;课程还应该是园所文化的载体,将幼儿园的人文文化、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自然融合在一起;课程更应该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,是多方参与科学动态建构与管理的过程,是教与不教共生,预设与生成共融的过程。
许元媛(青年成员):构建高品质的学校,其最终目的是让儿童有品质地成长,让真实而鲜活的儿童成为幼儿园最靓丽的风景。怎样的儿童才是高品质幼儿园期待的风景呢?他们一定是充满诗意与幻想的,好奇好问的、主动积极的、执着坚持的、热情会玩的、探究创造的。而要实现儿童的品质成长,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,必须抓住三大关键:回归童年、感知力量、面向未来。
通过本次《走向高品质学校》的线上读书交流活动,李岽研修团队的成员们对办“高品质幼儿园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:高品质幼儿园建设,离不开文化内生发展、课程多元融合、教师专业自觉、科研实践理性、环境儿童视角、家园协同共育、幼儿品质成长等价值追求和实践策略。高品质办园之路须每个人实打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来!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,“高品质”的内涵定会深深植入李岽研修团队每位成员的心中并付诸于实践!
今时今日,
你我共读《走向高品质学校》,
此时此刻,
我们大步行走在高品质办园的道路上!
长按二维码,关注四川省何云竹名园长鼎兴工作室官方公众号!
四川省何云竹名园长鼎兴工作室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