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驿站】开学季,这5种常见春季传染病要警惕

发布时间:2020-04-24

春暖花开,天气逐渐变暖也给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提供了“温床”除了新冠肺炎春季还有哪些常见传染病呢?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
 一、春季常见传染病  

1.流行性感冒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          

传播途径: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。 

主要症状:发热、全身酸痛、咽痛、咳嗽等症状。

 2.麻疹
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

传播途径:麻疹传染性极强,主要通过打喷嚏、咳嗽和说话等途径传播。

主要症状:前期,出现38度左右的中度发热,伴有咳嗽、流涕、流泪、畏光,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;出疹期,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,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、上肢、下肢等。

3.水痘

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患者多为1~14岁的孩子传播途径: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、衣服、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。

主要症状: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,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,患者可出现头痛、全身不适、发热、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,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,后变为丘疹,再发展为水疱,常伴有瘙痒,1~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,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。

4.流行性腮腺炎
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。

传播途径:早期患者及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。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。

主要症状:部分患者可有倦怠、畏寒、食欲不振、低热、头痛等症状,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,2-3日内达高峰,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,局部疼痛、过敏,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,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,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、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。

5.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。

传播途径: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,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、粘膜疱疹液而感染。

主要症状:先出现发烧症状,手心、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(疹子周围可发红)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。少数患者病情较重,可并发脑炎、脑膜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。

二、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

1.开窗通风:应定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,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,以减少患病的机会。让阳光射进室内,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。

2.勤洗手: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、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,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,传染给健康人,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。

3.坚持锻炼:适当增加户外活动,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,还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,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,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。

4.平衡营养: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,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,合理、均衡营养非常重要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、豆制品,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,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,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,避免高糖分、高脂肪和油炸食品。

5.保证睡眠: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,不使孩子过度疲劳,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,对抗疾病。

6.科学穿衣:遵循传统的“春捂秋冻”的规律,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,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,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,适时增减衣服。

三、家庭消毒宝典

1.煮沸消毒法

方法:把物品放入沸水中煮15 ~ 20分钟。

适用对象:棉布类、文具、餐具等。

2.冲洗浸泡消毒法

方法:用0.5%过氧乙酸浸泡0.5~1小时,或用含氯500毫克/升的溶剂浸泡5~10分钟,取出后用清水冲净。

适用对象:纺织物。

3.食醋消毒法

方法:关闭门窗,用食醋适量(如10平米的房间,使用食醋100 ~ 150 克),加水2倍,放瓷碗内用小火慢蒸30分钟。

适用对象:空气消毒。

4.漂白粉消毒法

方法:用1% ~ 3%的漂白粉上清液擦拭。

适用范围:桌、椅、床、地面等。

5.药剂消毒法

方法:使用时需掌握消毒药剂的浓度与消毒时间,因为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不同,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。

适用范围:玩具、家具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