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园专家工作室开展理论研读学习活动

发布时间:2016-09-30

理解儿童的想法和思维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和前提。为了提升教师观察和撰写观察报告的能力,进一步加强教师团队的专业理论修养,我园专家工作室指导专家——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林在新学期伊始,就为全体教师开出了理论学习清单,带领大家研读专业书籍和相关理论,学习运用专业术语表达思想,从而更好地改善儿童的学习。

9月22——23日,周林研究员主持了专家工作室例行的学术研讨活动。此次活动围绕近期教师研读的专业书籍《读懂幼儿的思维——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》展开,通过教师报告观察案例、分享读书感悟、辨析解答问题等形式,共同探讨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去读懂儿童的思维、看懂儿童行为的意义,引导教师在观察中学会观察。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、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、西安市第一保育院等7所陕西省省级名优幼儿园的40名幼教同行、绵阳城区公办园的33名园长、骨干教师及绵阳市教科所幼教教研员陈茂老师参加活动。

22日下午,我园四名教师向与会者分享了教育观察报告,从《“抟泥社”的毕业礼物》《小屁孩大格局——小班幼儿沙池管理纪实》到《新警察故事》《有家微店》,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显现出儿童主体性发展的痕迹。

在案例分析中,周林研究员指出:我们的改革是要提升幼儿活动的“质”和“量”,不断地去克服幼儿“生命个体”游离在教育活动之外的现象。我们在案例中明显看到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“自发”“自主”成分,也明显看到了教师的“放开”。他特别强调:教师的观察必须围绕儿童的生命能动的表现去获取信息,发现现象,根据这些现象进行解释,从中探寻活动价值,进而在发现的基础上去追随儿童、生成游戏。

23日上午,围绕《读懂幼儿的思维——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》这本书,周林研究员组织老师们展开了共读共研。先由我园教师分享初读本书后形成的认识,周林研究员随机抓住其中的共性或典型问题与教师质疑互动,指导老师们去关注本书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,重点研读了本书的第一、二章,并指出研读本书对提高当前的“观察”水平和撰写“案例”的水平的意义。与会教师对这种“共读共研 专家指导”的读书方式很感兴趣,纷纷踊跃参与其中。



  • undefined